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

2013年-網路域名註冊服務-域名的應用(四)

(四) 投資域名:虛擬資產



「只要被視為資產,就可以投資。」

域名最後一項應用,也是台灣域名市場最隱晦不明的用途,就是投資。從域名的本質來看,任何域名登記者,實際上都只持有該域名的使用權與優先續用權,並不擁有該域名的所有權,這點無論是gTLD或ccTLD均完全一致。而這種權力,依法當然是可交易的資產之一,當然也可以是投資標的。



表2 全球域名數量表
資料來源:Sedo報告 網中整理;2013年

如果將域名看成『無價值』的識別標示,如車牌與電話號碼,則很少人會意識到它是資產;相對的,如果把域名看成虛擬世界的土地,則很容易讓人認為它是有價值的資產,兩種觀點無所謂對錯,只有適不適合的問題而已。從管理的角度來看,域名越被視為無價值,次級交易越少,管理越簡單;相對的域名若越被視為資產,交易與投資就越多,管理就越複雜。

傳統上,台灣鮮少將域名視為資產,頂多將之視為一種需繳年費的標示工具,這種觀點讓台灣域名市場相對穩定,也間接降低域名次級市場發展的動能。然而,國際主流市場對域名的態度恰巧相反,域名交易的風氣慢慢吹入台灣,企業開始透過買回域名來達到品牌保護的需求,讓域名交易在台灣開始慢慢成形,域名投資的風氣也開始萌發。

更重要的是,由於new gTLD的出現,單一申請案件成本將高達50萬美元以上,企業動員如此龐大的資源申請,實務上就是把它看成有價的網路品牌,理論會希望列入虛擬資產,在財報中顯現。於是只要越來越多企業將域名朝商標靠攏,將之視為無形資產,那未來域名次級市場的發展,動力就越高。

正視域名次級交易前,必需先界定所謂『網路蟑螂』與『域名投資』行為。不容諱言,台灣域名市場發展早期,確實出現不少域名玩家,利用企業對域名法規不明瞭,利用企業誤以為商標萬能的心態,搶註相關商標與品牌,然後再高價賣回。由於無論進行域名爭議或訴訟,企業付出的成本都在數萬台幣以上,且通常要花數月時間才能得到結果,而單筆域名登記費用不過數百乃至數千元,故網路蟑螂只要把價錢調到爭議費用附近,就很容易讓企業花錢消災,賺到暴利,這是網路蟑螂出現的主因。

但,台灣確實也有另一類投資客,在市場對域名接受度不高時,先期投入登記某些特定域名,甚至會針對這些域名架設簡單網站以利出售,這類投資客其實與土地投資客並無不同,賺取差價其實也屬合理,所以公允的說,域名投資不應與網路蟑螂之行徑混為一談。

台灣的域名次級市場長期被「網路蟑螂」污名化,在域名次級交易中確實也龍蛇雜處,缺乏公正第三單位進行履約保證,也缺乏共通的訂價基準,所以整個域名投資與次級市場的發展非常緩慢,除了部分企業會委託具公信力的業者進行域名買回外,次級市場的發展遠遠落後於國際,甚至比中國還差。

而過去幾年對外公開的域名交易價格中,最貴的屬sex.com這筆域名,它的最新交易價格高達1300萬美金,相當於四億台幣。而台灣域名次級市場雖然長期不受歡迎,但仍有投資者以20萬美金賣出.tw域名的案例,顯然域名交易與投資,與普通商品並無二致,重點是有沒有好的法律與規範來管理,而非禁絕或污名化。

以目前全球市場來看,次級交易量或金額最高的仍屬.com域名,而以國家別來看,國碼頂級域名中交易前幾名分別為:.de(德)、.uk(英)、.eu(歐盟)、.me(蒙特內哥羅)、.nl(荷)、.es(西班牙)、.fr(法國)、.co(哥倫比亞)、.be(比利時)等,其中.cn(中國)不在列的原因可能是大部份.cn域名的交易都屬私下買賣。這些國家除了網路應用大國、域名註冊大國外,值得注意是.me, .be,兩者雖屬小國,但這些單字在行銷上有意義,所以次級市場頂盛;而.co除了有可能是誤拼外(.com與.cn的誤拼),也是企業的縮寫,次級交易自然鼎盛。

附表是Sedo公司發佈的2013第二季前十大域名交易統計表,雖然Sedo主要營業區域在歐美,所以交易的域名泰半屬於歐美常用的種類,語言也以英文為主,但今年第二季的統計表中,最讓人驚訝的是居然有兩筆域名顯然是中國買家購得,包括金額最高的『yinhang.com』,這筆域名是中文『銀行』的漢語音譯,以三十萬美金成交(買賣雙方極可能都是中國人),目前已經被用來架站提供金融服務。而排名第九以66,666英鎊成交的『juxin.com』,這是中文『聚新』的漢語音譯,目前也已架設成電子商務網站,這筆交易更讓人感興趣的原因是,該站似乎剛剛創業,所以是為了找到好域名開網路商城,不惜花近四百萬台幣購入域名!從這兩筆交易來看,顯然中國對域名價值的認識更深刻,更跟得上世界潮流,而其潛在問題也就越多。


表3 2013 Q2 前十大交易
資料來源:Sedo報告 網中整理;2013年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